论著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熏洗方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

    刘佟洋;王荣;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熏洗方医治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物质基础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寻找熏洗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物靶点,通过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挑选相应的疾病靶点。将熏洗方的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相匹配,所得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后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 3.9.1插件计算节点信息,经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可视化“熏洗方组成-主要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分析。基于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生物过程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熏洗方的潜在活性药物成分有286个,包括槲皮素、芹黄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有164个,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关键靶点为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RELA癌基因(RELA ProtoOncogene,RELA)、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1等。主要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为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ecept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成分木犀草素与关键靶点AKT1的对接结合能最低,亲和力最好。结论:熏洗方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PI3K-Akt信号通路、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可能为熏洗方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关键通路。

    2023年02期 v.1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6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中医肿瘤专题

  • 夏小军教授“癌与毒”学术思想浅析

    秦大凯;夏小军;王立;

    中医认为,毒邪是极为猛烈的致病因素,同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毒邪存在于肿瘤疾病的发病、转归、治疗、预后等各个阶段。甘肃省肿瘤医院夏小军教授认为,充分认清毒邪,才能治疗好肿瘤。他指出,以时间而论,毒邪可分为先天之胎毒、后天之毒;以成因而论,可分为外毒、内毒;以性质而论,可分为阳毒、阴毒。六种毒邪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治疗癌毒的关键是:一要排毒,二为化毒,三当以毒攻毒。而扶正的作用有三,一助患者恢复正气,驱毒外出;二为增强患者对攻邪之法的耐受性,便于进一步攻邪治疗;三为防止疾病转移和复发。文章归纳总结夏小军教授关于“癌与毒”的学术思想和见解,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15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宝国以扶正消癥法论治肺癌术后并发症的经验

    豆勇强;曹宝国;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很多国家,其已成为肿瘤患者的第一大死因。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手术是早期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但手术及放化疗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肺癌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呼吸道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天水市中医医院曹宝国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多年,经验丰富。他认为肺癌术后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正气不足为其根本,由于肺癌术后患者既往有肿瘤病史,癌毒久居肺络,气血津液皆被癌所耗,正气虚弱,同时又历经放化疗及手术创伤,再次耗气伤津,正虚更甚。痰瘀互结,癌毒留恋,肺络瘀阻为肺癌术后之标。此外,肺癌术后病位仍在肺,可累及五脏,致脏腑功能失调,全身气机紊乱,预后较差。故术后患者以正气亏虚为主要证型,兼杂痰瘀互结等证。辨证论治采用扶正消癥方加减治疗肺癌术后并发症取得了明显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曹宝国主任治疗肺癌术后并发症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15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裴正学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撷要

    高香春;黄邦荣;杨斌锋;米登海;乔玉洁;张宣;王兰英;

    肺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西医治疗癌症用手术、放疗、化疗,往往是杀死了肿瘤细胞,但同时也对患者造成了较大伤害。作为有益补充,中医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防止肿瘤转移、减轻放疗化疗毒害、提高患者存活时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甘肃省中医院知名专家裴正学教授认为,肺癌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邪毒犯肺,毒瘀内结,形成肿块。他提出了著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十六字诀“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以十六字诀为基础,根据肺癌不同分期,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文章结合两则临床案例,总结裴正学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以期继承发扬裴正学教授治疗肺癌的学术思想。

    2023年02期 v.1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0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郑玉玲用仙方活命饮治疗骨肉瘤转移复发经验

    李小青;郑玉玲;

    骨肉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组织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主要发病于儿童、青少年以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早期临床症状为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局部的肿块。骨肉瘤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远处转移,极大部分患者会复发;转移或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极低。郑玉玲教授认为癌毒内盛的微环境是导致骨肉瘤转移复发的重要原因。治疗上应着眼于整体,通过调节机体的微环境降低疾病复发率,预防骨肉瘤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减轻患者疼痛肿胀临床症状、保护骨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临床用药以仙方活命饮为基础方,辨证施治,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郑教授治疗骨肉瘤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15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周文垚;李洁;杨婕;谭枚秀;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与西医常规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进行检索,整理并分析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1年8月采用中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最终纳入41项试验,共4 725例受试者。分析显示,中药治疗的加入比西医常规治疗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更加显著(P <0.000 01),同时提高试验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转阴率(P <0.000 01),并能通过缩短宫颈切除治疗术后的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宫颈出血、宫颈粘连等)促进切除治疗术后宫颈恢复(P <0.000 01)。结论:中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但本研究所采用的文献总体方法学质量偏低,关于中医辨证论治和具体中药的选择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2023年02期 v.15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1K]
    [下载次数:26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疗效的Meta分析

    章宪慧;王新斌;王丽丽;张怡;王蓉;

    目的:利用Meta分析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3月,运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8项,改良的Jadad评分为2~4分,试验组予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治疗,试验组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及术后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米非司酮能有效调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性激素水平,降低术后复发率。

    2023年02期 v.1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6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防治化疗损伤的思路和方法

    连粉红;夏小军;郭炳涛;段赟;雷旭东;

    作为肿瘤治疗手段之一的化疗,目前已被广泛采用,并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然而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如由于其缺乏特异选择性,亦给体内正常增殖旺盛的细胞带来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消化道反应、免疫功能损伤以及肝脏和肾脏等脏器功能受损,影响整个治疗进程。中医药治疗在调理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损伤、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化疗过程中正确的辨证运用中医药,可有效地减轻其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对治疗药物的耐受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手段。现就中医药防治化疗药物损伤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

    2023年02期 v.1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消化系统疾病

  • 杨建新主任医师运用理气化痰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杨晓彤;杨建新;

    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反流物对食管黏膜造成伤害。传统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多从“脾胃”入手,治疗上大多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为法。天水市中医院杨建新主任医师深入研究《金匮要略》,对胸痹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巧妙运用“胸痹”理论以理气化痰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他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阳亏虚,标实则为痰湿内生、乘虚上犯。所选处方由枳实薤白桂枝汤与理中汤加减而成。此方运用于临床,能快速、高效地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文章总结了杨建新主任的临床经验,为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新的思路。

    2023年02期 v.1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克勤主任医师运用枳实消痞汤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

    侯俊丽;刘克勤;

    枳实消痞汤出自李杲(号东垣)的《兰室秘藏》,该方组方严谨,寒热并用,可用于虚实寒热错杂之证。现代研究表明,枳实消痞汤能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能调整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黏膜病理改变。刘克勤主任医师多年从事中医内科脾胃病及“治未病”方面的临床研究,擅长治疗脾胃病、身心疾病等疑难杂症,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及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临床经验丰富,擅于灵活应用枳实消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的脾胃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导师临床治疗脾胃病时,常强调“以降为用、以通为补”的治疗方法,无论虚实皆可用通降之法。临证中脾胃病往往伴有肝气上逆,肝失疏泄,气郁日久,气机不畅,乘胃犯上。脾胃运化失常,脾虚中气不足,和降失调,肝木更易乘脾土。故导师认为,通降理论不应拘泥于脾胃,肝升肺降,相反相成;心散肾收,相辅相制;脾胃为使为市,五行灵动协调,则人体代谢正常。健脾醒脾,调节气机升降是导师治疗脾胃系疾病的重要思路。导师常以枳实消痞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化裁,治疗效果良好,现将导师相关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三则,以期为脾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2023年02期 v.1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王宝迎教授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

    张永萍;王宝迎;张旭;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表现为食管黏膜破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咽部异物感为主的慢性炎症。其对应中医病名为“吐酸”“梅核气”“呕吐”等。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反流性食管炎也有逐渐高发趋势。山西省人民医院王宝迎教授认为,虽然该病的病位在食管,但与肝、脾胃、肺相关;治疗上应以健脾化痰、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为关键。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王主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2023年02期 v.15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彭涛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拾萃

    陈秀妹;李贝;彭涛;陈小冰;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发展中国家的CAG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中老年发病率高于中青年。但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该病有年轻化趋势。概因部分年轻人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导致。大多数患者有上腹部灼痛、胀痛、胀满、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彭涛教授从事多年脾胃病治疗,他认为寒热错杂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CAG证型,可以自拟乌梅和胃汤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应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推动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彭涛教授用乌梅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15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肛瘘术后便秘口服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荆思瑶;周天羽;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肛瘘术后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人工检索的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30日。检选数据库中关于肛瘘术后便秘治疗的文献,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4等软件分析文献中出现的药物用药频率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配伍关系。结果:通过检索,共收入104篇文献,在其中筛选出方剂64个,中药117个,出现药物最多为火麻仁、甘草、当归、杏仁、枳实、厚朴、白芍、生地黄、白术、大黄,以上药物出现频数均大于20次。收录药物多归脾经、胃经,其次归肺经、大肠经。药味多为苦、甘、辛。药性多为温平。结论:肛瘘术后便秘用药以润肠通便为主,因术后损伤气血不宜过于苦寒泻下,故予补益气血之药。

    2023年02期 v.15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宝迎教授治疗肺脾气虚型便秘经验探析

    张旭;王宝迎;张永萍;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因素及药物所致便秘后,由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作用所导致的便秘,中医称之为“大便难”。西医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肠道微生态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及手术治疗,但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认为便秘辨证以虚实为纲,而虚秘以肺脾气虚型便秘为主。王宝迎主任医师认为肺脾气虚型便秘在中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便秘,便质干,排便努挣汗出,脘腹胀满,乏力,气短,汗出。王宝迎主任医师根据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提出肺脾气虚型便秘为因虚致秘,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肺气宣发肃降及脾胃运化能保证肠道传导正常。若肺脾虚弱,则大肠传导失常,发为便秘。治疗肺脾气虚型便秘时应在健脾补肺的基础上润肠通便,攻补兼施,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总结导师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以期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1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浅议“通法”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王言;陈颜;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慢性复发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或排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其主要的病理学基础是胃肠动力异常及内脏高敏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一种。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会刺激肠易激综合征反复发作。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高,难以根治,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机升降紊乱,气血失和,因此“通法”在本病治疗中至关重要,“通”是疏通、疏浚之意。临床需要通过协调脏腑、调和气血、其使机体畅达,从而达到中医治疗的长久疗效。文章结合临床案例,介绍“通法”在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上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借鉴。

    2023年02期 v.15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细胞自噬探讨中医药调控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郭群;郭杲妮;郑洋;赵铁建;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性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过程。近年来,自噬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中医药在防治肝纤维化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章主要从细胞自噬作为切入点探究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一方面探讨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肝巨噬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在发生细胞自噬时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探讨中药复方药基于细胞自噬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扶正化瘀方、疏肝健脾方、扶脾柔肝方、益气活血方等,以期为肝纤维化的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视野。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介导的相应机制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文章主要探讨中草药基于细胞自噬在防治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现论述如下。

    2023年02期 v.15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4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健脾疏肝方联合沙格列汀治疗脾虚肝郁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刘雯涓;施兆明;黄连河;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试验组口服沙格列汀联合健脾疏肝方治疗,200 mL开水冲服,每日1剂,早晚2次。对照组口服沙格列汀治疗,每日1次,每次5 mg。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肝功能、肝脏影像学及中医证候等方面的疗效。结果:试验组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脂、肝功能较治疗前均降低,但试验组改善更加显著。两组患者超声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试验组有效率更高。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本次研究总计发生轻度不良事件2例,经处理后症状好转,无患者退出研究,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结论:本课题从中医肝脾论治本病,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发挥中医药整体综合调治优势。健脾疏肝方对脾虚肝郁型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肝功能、肝脏影像学及中医证候均有疗效,治疗有效且安全。

    2023年02期 v.15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泌尿系统疾病

  • 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慢性肾脏病

    赵志琴;刘光珍;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肾脏病并无特效药物,最关键的是预防。在还没有发病时就应该注意生活方式,减少尿蛋白,延缓肾损害,杜绝并发症的产生,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思想是一致的。“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防治思想。文章将从“治未病”理论入手,探讨防治慢性肾脏病“未病之前先预防、患病之时防恶化、治愈之后防反复”这3个方面的重要临床应用。从运动、饮食、心理等几个方面重点分析,防微杜渐,为运用中医药手段预防慢性肾脏病提供借鉴。文章将“治未病”思想运用于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中,发现能有效降低患病率与病死率,在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演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了一定的治疗思路。

    2023年02期 v.15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与病理分期相关性研究

    张艳华;刘光珍;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病理分期、病理参数积分及中医证型分布,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病理分期及病理参数积分等方面的关系。结果: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种证型中,以脾肾气虚居多,随着证型的改变,病理损伤逐渐加重。脾肾气虚证病理分期最低,肾脏病理损伤最轻,而气阴两虚证最重(P <0.05)。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本虚初期以脾肾气虚为主,后期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同时兼有水湿、湿热、湿浊。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并且随着证型的演变,其病理分期逐渐加重。

    2023年02期 v.1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风、湿、热”论免疫球蛋白A肾病

    黄婉婷;丘余良;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在减少蛋白尿、控制高血压及延缓肾脏病进展等方面,西医对Ig A肾病的治疗相对有效;但长期服用西药具有一定不良反应,总体效果不甚满意。而中医药方案在Ig A肾病的治疗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药效持久,不仅能缓解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还能减少复发频率、延缓肾脏病进展。中医辨证治疗Ig A肾病,将其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两大类,且急性发作期是导致Ig A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主要原因。文章将从“风、湿、热”三个方面来探讨Ig A肾病急性发作期的病因病机,为Ig A肾病的中医诊疗思路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15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宝厚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

    王思;薛国忠;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西医对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手段,短期效果尚可,停药减药后容易复发。针对这一情况,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时发挥了独特优势,在减轻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可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刘宝厚教授结合工作经验,提出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得到全国认可,已被广泛推广应用,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宝厚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本虚标实证,以肾络亏虚以及感受风、湿、热、毒、瘀为其基本病机,在整个病情发展过程中,热、虚、瘀三者既可单独存在又可兼夹为病。刘教授主张分期论治该病,急性期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迁延期以益气养阴、佐以化瘀为主,总体将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作为治疗紫癜性肾炎的基本治法。

    2023年02期 v.1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升阳益胃汤治疗肾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瑞;李伟;

    升阳益胃汤最早记载于《脾胃论》,多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湿邪内停、阳气不升所致诸证。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升阳益胃汤在肾系疾病的治疗中疗效突出,尤其对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药物性肾损害、尿石症等收效甚佳。文章通过相关经典文献及现代研究,对升阳益胃汤治疗肾系疾病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以期进一步挖掘其治疗肾系疾病的价值。文章选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肾脏病,旨在调节脾胃升清降浊之功,使得中焦纳运相得,可濡养肾脏,固护下焦,减少精微流失,促进湿浊瘀毒排出体外,减轻肾脏损伤。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升阳益胃汤及其方药组成在肾系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现将内容论述如下。

    2023年02期 v.15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铁良教授用益气利湿汤治疗肾性水肿经验总结

    李莹;王铁良;郑佳欣;刘晓艳;尚靖;吕波;

    肾性水肿是指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肾脏排水、除钠功能减退,造成水钠潴留的一类疾病。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王铁良教授将肾性水肿定义为本虚标实之候。脾肾两虚、湿热内蕴型肾性水肿更是其中典型,其病程绵长、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王铁良教授主张治疗肾性水肿应根据其发作期、缓解期的不同证候详细区分;临证之时当审时度势,综合考虑,健脾、清肺、益肾三管齐下;遣方之际更要注重药味之搭配得当,五脏之相辅相承、生克有序方可收效;并自拟益气利湿汤治疗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性水肿,疗效显著。王老认为对湿热在下焦者当治以淡渗利湿;脾肾两虚、湿热内蕴证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根源在于正虚,所以清利湿热之法一定要同扶正之法合起来运用,要分清不同时期不同表现而采取相应的治法;另外,需要重视调整善后之剂,一般无需作过多的加减变化,王老师的经验是不防守方常服。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王铁良教授用益气利湿汤治疗肾性水肿,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2023年02期 v.15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金水宝胶囊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血脂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匡旭玲;谢先达;廖湘平;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金水宝胶囊治疗对其肾功能、血脂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纳入对象共计200例,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入组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基础治疗的为对照组,行基础治疗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微炎症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尿素氮、肌酐、尿酸、尿蛋白/肌酐值、肾小球滤过率等肾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肾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微炎症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微炎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肾功能、血脂指标及微炎症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2023年02期 v.15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从气虚体质论治糖尿病肾病

    王晓鹏;齐月;

    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病,此病是糖尿病微血管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还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肾衰竭)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由于患者往往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现代中医研究发现,气虚体质患者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占比呈逐渐上升趋势。文章总结中医糖尿病肾病辨治的诊疗经验,简要概括气虚体质的概念,分析气虚体质形成的内因和外因,通过期流行病学分析地域、年龄、性别等的影响;另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其余气虚体质的关系,总结现代医家从气虚轮值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分析,从而验证从气虚体质角度论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基础和治疗优势,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2023年02期 v.15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84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世竹主任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缬菁

    马青;孙世竹;

    慢性肾脏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中医内科中无“慢性肾脏病”病名,根据其水肿、少尿、无尿等临床表现以及其发病特点、病情演变经过和预后,可将其归属为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肾风”“肾劳”等范畴。由于慢性肾脏病病程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得不到患者的足够重视,等到就诊时病情经常已经非常严重了。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浮肿、高血压、蛋白尿,还经常伴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全社会都应该知晓慢性肾脏病危害,并大力提高防治力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中医科孙世竹主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水湿、湿热、血瘀为标;临证时注重健脾补肾、固本求源,而活血清利之法则要贯穿治疗始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孙主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15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附子大黄药对治疗蛋白尿临床经验

    冯兆赫;焦安钦;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受损,过滤蛋白能力异常,导致尿液排出过量蛋白,因此患者常伴有蛋白尿症状。典型症状表现为尿液浑浊、起泡等。蛋白尿作为肾脏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常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临床上,积极控制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改善预后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中医药的辨证治疗在防治蛋白尿、延缓肾脏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焦安钦教授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在诊疗中擅长应用附子配伍大黄治疗肾炎蛋白尿,本病以正虚为本,湿浊、瘀阻为常见致病因素亦是病理产物,贯穿疾病始终,导致病程迁延,故临床治疗应以补脾益肾为本,祛湿泄浊与活血化瘀并用,以味辛甘、性大热、归经心脾肾之附子为君药,能大补脾肾阳虚,与味苦、性寒、归经脾胃之大黄相伍,脾肾相依,一寒一热,去性存用,温下湿浊,活血通脉,泄实邪而不伤正,可达到以通为补、标本同治的效果,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文章通过临床案例介绍附子大黄药对的用法、注意事项等,以期为治疗蛋白尿提供借鉴。

    2023年02期 v.15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全科医学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马娇娇;夏晓黎;王亚锋;魏才杰;张宁;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医学界健康焦点,早期评估和干预相关危险素可以预防疾病进展和提高临床疗效。目的:了解与COPD发展相关的风险因素非常重要,是唯一能减轻全球负担的成本效益高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方法: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数据库等,搜集有COPD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建库以来至2022年3月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定量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COPD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运用RevMan5.4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合并OR值和95%CI计算。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烟龄> 20年OR=1.88,95%CI(1.44~2.47);年龄OR=1.97,95%CI(1.08~3.59);吸烟OR=1.45,95%CI(1.20~1.75),身体质量指数OR=1.17,95%CI(0.53~2.61);反复呼吸道感染OR=2.32,95%CI(1.28~4.21);呼吸疾病家族史OR=4.86,95%CI(2.06~11.51);性别OR=1.05,95%CI(0.70~1.58);职业暴露OR=4.96,95%CI(0.90~27.43)。结论:男性、高龄、吸烟、职业暴露、身体质量指数(肥胖)、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疾病家族史是目前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尚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2023年02期 v.15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9K]
    [下载次数:47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一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分析

    濮梁;陆地;林燕;刘丽娟;倪晖君;刘晓琰;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临床表现为患者突然一侧面瘫,口喎眼斜。纯西医对此病治疗效果欠佳,且可能留下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收治1例典型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医生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整体调节,并结合针灸理疗,获得了显著疗效。文章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归纳整理该病病因、病性、治疗方法,介绍本案例治疗全过程、案例特点以及转归,并对监护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进行说明,分析了诊疗过程和治疗机制,效果良好。本案例较成功且具有典型性,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

    2023年02期 v.15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4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俞红五主任“循经感传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经验总结

    许青青;俞红五;

    面肌痉挛是面部神经被血管压迫导致的面部不由自主地抽搐类疾病。西医治疗此病多采用手术,但有一定风险,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俞红五主任医师认为面肌痉挛的病位在手足阳明经筋,而以脉络空虚为本,核心病机以风为主。俞红五主任医师通过数十载临床经验,总结面肌痉挛患者用“循经感传针法”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循经感传针法”是指以“侧三里穴(健侧)、侧下三里穴(健侧)、翳风穴(患侧)、合谷穴(双侧)”选穴组方;针刺患侧合谷穴后,运用小幅度、高频率的上下震动手法,诱发循经感传,从而使气至病所,实现祛其外邪、补其内虚之目的。文章通过案例,介绍俞红五主任治疗面肌痉挛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15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王启明;卢益萍;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难度大,易反复发作。老年人是湿疹的一个特殊发病群体。目前对于此病的研究较少,西医治疗此病较为局限且后期不良反应明显。现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老年性湿疹的相关文献,发现老年人多因素体虚弱、禀赋不足、饮食失宜等因素,导致其脾胃受损无力运化水液,从而导致湿邪、湿热内生,加之风、湿、热邪易侵袭腠理,从而两邪相合于肌肤而发病。中医药治疗时更注重“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治疗时以多种治法相辅而用,通过分析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等多种特色疗法的应用情况和特色,从整体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临床治疗老年性湿疹提供思路,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

    2023年02期 v.15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浅析清宫慈禧医案用药

    罗庆东;姚子胤;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清宫医案集成》中慈禧医案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宫廷医学、为相关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方法:整理《清宫医案集成》中慈禧用药,借用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1.0、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药物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出高频使用药物有白术、茯苓、甘草、菊花等;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得出聚类组合7组;关联规则药对及药物组合11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看出,在用药方面,清廷御医多用补益之法为慈禧延寿。作为晚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慈禧享有着当时最优越的医疗条件,在古代人均寿命仅有30~40岁的情况下,慈禧寿命达73岁,远高出当时人均寿命。

    2023年02期 v.15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7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孙凌志;邢长城;徐瑞;

    目的:气阴两虚证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之一,本次Meta分析旨在评价益气养阴法联合常规治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及检查指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纳入益气养阴法加常规治疗法对比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选用Jadad’s量表对最终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严格筛查,最终纳入14项研究,合计1 373名受试者。益气养阴法联合常规治疗改善患者心功能、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 min步行试验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P <0.01),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结论:益气养阴法联合常规治疗法在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检查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安全性较好,值得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2023年02期 v.15 138-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2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妊娠时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胡小娟;张露华;王莹莹;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时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孕酮(Progesterone,P)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8月检查并确诊妊娠的妇女临床资料,最终纳入135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正常妊娠孕妇(79例)和不良妊娠孕妇(56例)。比较不同妊娠时期血清HCG和P水平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不同妊娠时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HCG、P对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妊娠时期不良妊娠孕妇血清HCG和P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孕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孕妇(P<0.05);血清HCG和P水平与子宫动脉PI值呈显著负相关,血清HCG和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妊娠时期HCG、P、PI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值为0.493~0.713,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其中孕早期意义较大(P<0.05)。结论:不同妊娠时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HCG、P对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且孕早期检测意义较大。

    2023年02期 v.15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